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博鱼体育 > 博鱼动态 > 博鱼体育
博鱼体育“体校+名校” 打通体育人才输送通道

类别:博鱼体育 发布时间:2022-12-02 19:53:35 浏览:

  体育部门拥有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和系统的科训体系,而教育部门具备充足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场馆资源。如何整合体教两家资源,真正走出一条体教融合发展路子?如何解决“学训”困扰,缓解体校招生难?这些是体教融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年一届的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是全面检阅我省后备人才培养的青少年体育盛会。于近日闭幕的2020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榆林体校学生在24个大项的比赛中,豪取117.5枚金牌,连续两年列全省各市级体校成绩第一名,引起巨大轰动。

  榆林体校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榆林市教育局和体育局在资源配置中的充分协调配合。在体育项目布局中,教育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足球、排球、击剑博鱼体育、体操、羽毛球、武术散打、武术套路、棒垒球、滑轮、轮滑、女子篮球11个重点项目布点到全市31所学校和2个体育俱乐部。榆林市体育局负责配置教练员和器材设备,每年安排492万元柔性引进3类54名专家和优秀教练员。目前,榆林体校有近200名教练员投入到训练一线。

  榆林市教育局还将系统内体育教师队伍整合利用、优秀苗子入学、升学等方面给予保障,形成体育人才培养梯队。今年4月,榆林体校又在原有基础上新布点了20多所学校和俱乐部作为备战省运会布点学校,全市参加体育训练青少年达4600名。

  为突出特色办学、因材施教的办学思路,今年榆林市教育局、体育局要求各学校成立一批“奥体班”,各县市区至少选择一所初中、一所高中设立一个“奥体班”。“奥体班”将省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和群众基础好、少年儿童趣味较高的项目作为核心内容,并确保青少年具备1至2项高水平体育运动技能,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起到体育应有的作用。

  为确保市区一级教育和体育深度融合,2021年的榆林市中小学运动会和全市十五届运动会将合并为一个运动会;榆林市教育局和体育局统一制定考核方案,在年终考核县区工作时,把“奥体班”建设作为县区教体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进行考核,进一步带动基层学校体育的全面普及和提高。

  结合备战省运会的布点及现有项目开展水平,榆林市教育局、体育局在高新区、榆阳区选择4—6所学校,作为参加省运会重点学校。将重点项目分别落在几所学校,利用学校教学、场地、管理等优势资源,进行集中训练,保障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省运会结束后,这些项目将作为重点学校的体育资源,得到有效传承博鱼体育。

  为做好体育优秀人才的入学保障工作,榆林市在小学升初中阶段,按照学区博鱼体育,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免试入学;对于特别优秀的运动员,根据项目布点,集中在相关学校上学,确保了队伍的完整性。

  9月14日,记者来到教学质量位列全市前茅的渭南初级中学,踏进校门首先看到的是标准的操场,几个班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渭南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简称渭南体校)的田径运动员也在操场上进行训练,跑道上不时有练越野滑雪项目的学生踩着滑轮从竞走运动员的身旁掠过。整个学校的体育场,被一个个青春跃动的身影覆盖。

  走进操场边的训练馆,这里的运动气氛更加浓烈。从一楼到三楼,500多名渭南市体校的学生正在进行24个运动项目的专业训练。馆里“命运全在拼搏 奋斗就是希望”等标语非常醒目,孩子们个个汗流浃背,生龙活虎。据了解,该体校学生在今年的陕西省青少年各项目锦标赛上获得77.5枚金牌,26名运动员通过单招进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体院等高校学习。

  由于历史原因,渭南体校历经8次搬迁,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渭南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在市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1.57亿元建设渭南体校。2012年10月,为了解决体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和高新区学生的就学问题,并充分利用体校设施资源,渭南市决定在体校内建设市初级中学,并于2014年9月建成投用。

  渭南体校与渭南初级中学、杜桥中学合作,给每个体育班配备专门的辅导员,学风、教风、校风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并合理解决“学训”矛盾,科学安排学习、训练时间,办学效益稳步提高。2016年10月,渭南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渭南体校反过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带动以上两所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训练技巧、增强身体素质。

  2019年,渭南市教育局审批成立中等职业高中,批准渭南体校开展“运动训练、健身塑体、体育休闲服务、体育设施管理”四个专业,彻底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为体育尖子生选拔进省专业队,部分学生参加全国普招、体育单招、职业中学自主招生考试和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使体校招生实现优中选优。

  9月17日,位于汉中市的舒家营初级中学,汉中体育运动学校(简称汉中体校)练投掷的学生在课余来到不远处的操场上进行训练。在校园内,几间像教室大小的训练房,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的训练吸引了该校学生的热情围观。

  汉中体校校长周歆介绍,汉中体校为了充分利用舒家营初级中学的教学与场地设施资源,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被编入到了该校学习与训练,不仅解决了体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同时也改变了舒家营初级中学这所城中村学校的招生难状况。体校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则进入到教学资源相对优越的汉台二中进行文化课学习,为获得国家等级的运动员考入大学创造条件。“有了出路,体校就能招来更多的学生。”周歆说。

  近年来,汉中市探索出一条“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人才共享、体教双赢”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模式,健全完善遍及城乡、覆盖各项目、有成绩有输送的基层训练网点,全力打造星罗棋布的青少年训练新格局,为上级专业队伍输送了一批优秀苗子。

  目前,汉中市建有县级少体校7所,基层学校训练点25个,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2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5个,在训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达3000余名。全市上下基本建立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县区少体校为骨干,各训练点、体传校、青少年俱乐部、民办学校为依托的后备人才培养“金字塔”体系,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级分明、分级管理、连动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阶梯式网络,实现了市、县(区)、校青少年训练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高。

  汉中市通过推行市队县办、市队校办的模式使许多基层学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体育品牌”。留坝县中学,每个年级均设立足球班,全校有足球运动员250余人,创立了校园足球“留坝模式”。汉台二中的水上和排球,陕飞二中的射箭,南郑区南海中学的摔跤、歇马中学的举重,宁强四中的跆拳道等项目承担着全省年度比赛的参赛任务,为汉中市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有效补充。

  体教融合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决定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更是为体育教育带来发展新机遇。

  “渭南体校形成12年一贯制的三集中体校发展新模式;榆林体校借筹备省十七运会之机,将30多个队组、1500多名运动员放在学校进行训练,扩充了体校的规模,把体校办在了学校。他们的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苏晓刚介绍说,目前省体校和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子弟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学校文化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正在稳步提升;汉中体校、延安体校等引进优质社会教育资源,以提高升学率保证了在训运动员的数量,彻底改变了体校招生难的困境。今年,我省对省市级体校评估办法和县区级示范体校评估办法进行修改完善,除了要把输送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数量作为重要条件外,还要把中考和高考的升学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力争在省十七运会周期将我省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提高到全国前10名。

  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正在推进签订的《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落地。我省通过不断深化融合理念、不断拓宽融合渠道、逐步深化融合效果,通过实施“体校+名校”战略等措施,不断促进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省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手从政策引领、支持经费的大幅提高、组织赛事和活动能力的培养、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等多方面提高体校社会功能多元化发展,为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博鱼体育

Copyright © 2018-2023 博鱼体育·(中国)移动端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7051662号-3